台灣去年高溫天數創紀錄,民眾開冷氣的時間增加,依能源局統計,全台去年「冷氣時」(指該年氣溫超過28度的時數)達2233小時,創下歷史新高,比2007年的1801小時增加24%。中央研究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,未來高溫趨勢不會停止,都市熱島效應的壓力會增加,用電將更加緊張,政府及民眾都要調整,把電用在刀口上。



今年4月初台北一度飆出攝氏35.4度高溫,汪中和指出,全球暖化進入快速上升期,極端氣候頻率將更高,程度加大,高溫、強颱、暴雨的壓力只增不減。台灣民眾對氣候變遷不夠敏感,政府因應步驟也太緩慢;「過去國土規畫以人為主,未來要以生態環境為考量。」





    #KEY_LIST_START#
  • 8591
  • #KEY_LIST_END#


高溫吃掉先前省的電氣候變遷影響每個部門,包括用電,汪中和提醒,政府要維持供電穩定,挑戰會愈來愈大。以往台北氣溫超過攝氏35度的天數約1個月,至多45天,去年卻多達77天。溫度升高1度,用電就增加60萬瓩,去年尖峰用電更突破3600萬瓩。經濟部能源局2015年推出「自己的電自己省」智慧節電計畫,促成住宅部門省電3億度。汪中和點出,去年夏季高溫,服務業空調用電增加,「把先前省的電都吃掉了」。台北屬盆地地形,熱島效應最明顯。政治大學地政系副教授孫振義指出,「熱島效應對都市氣溫一再飆高來說,是因也是果」。他舉例,綠樹能調節熱能,但都市綠地被柏油路取代,柏油路吸熱程度高,入夜後仍在散熱,居民受不了開空調又繼續放熱,形成惡性循環。太陽能板、綠化降溫台灣都市熱島與高溫問題令人擔憂。孫振義表示,要改善都市高溫化應以屋頂和牆面降溫為第一要務,太陽能板能為建築物遮蔭,又能發電,是不錯的辦法。道路是都市另一個主要的蓄熱體,應增加植樹綠化。在人口增加率持平的情況下,汪中和指出,政府要思考重新安排城市與綠地,舊社區營造更新並推動綠建築節能,讓都市像海綿一樣,能降溫防洪。孫振義強調,綠建築必須搭配節能措施才會確實達到節能效果,部分新建物雖號稱綠建築,但樓地板平均用電量卻增加,原因出在使用空調的時數和面積增加,導致用電量上升。曾在工研院任職多年的專家杜威達也說,熱島效應與一個國家的城鄉規畫有關,責任超越地方政府,屬於國土規畫的層級,政府應該正視這個問題,「我們需要更長遠的規畫」。電價太低 節能效果差台灣是面積小但氣候變化豐富的海島,南北氣候差異大。杜威達指出,熱島效應要改善只有兩個機會,一是趁新的大區域開發,二是趁舊的大區域大幅改建。汪中和提出都市減壓構想,他舉例,台北都會區已超飽和,受災風險也最大,政府可以利用高鐵沿線發展新的城市,例如利用桃園航空城土地開發袖珍城市,給民眾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環境;有助增加內需,也能解決目前「穿著衣服改衣服」的難題。他坦言,台北及新北擔心人口遷移影響該市發展,這項建議面臨政治阻力。針對夏季用電,汪中和認為,高溫氣候無法不開空調,供電也有極限,因此民眾要調整,節能並減少非必要用電;政府要在總量之下做最好的分配,把電用在刀口上。他強調,目前台灣節能效果不好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電價太低,政府也應面對這個問題。(中國時報)








8CB76F7B7429D27F
arrow
arrow

    suzannau3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